芯片资讯
- 发布日期:2024-01-30 08:15 点击次数:109
1 月 28 日,Android Authority发表文章指出,手机屏幕亮度大战虽然愈演愈烈,各大制造商竞相宣扬惊人数值的峰值亮度,但实际上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是每天使用中的平均亮度。
峰值亮度仅限于小范围内,如播放 HDR 视频时才能达到的最大亮度,并不能反映日常使用的亮度。现阶段,大部分安卓游戏都未支持 HDR,导致消费者无法感受峰值亮度所带来的优势。即便如此,各家厂商仍大力宣传这一数字。
IT之家发现,峰值亮度竞争自三星 S23 Ultra 的 1750 尼特起,不断升级,Pixel 8 Pro 达到2400 尼特、小米 13T Pro 升至2600 尼特、OPPO Find X6 Pro飙升至2500 尼特,最近甚至有小米 14 Pro 达到3000 尼特、一加 12 和realme GT 5 Pro高达4500 尼特,OPPO和Redmi系列公布的数字更为夸张。
事实上,厂商仅专注于数字竞争,却忽略了真正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,即手动亮度及自动亮度(现被称为自适应亮度)。这些数值虽然低于峰值亮度,但却是屏幕整体亮度的实际表现。
自动亮度会根据环境光线变化而自动调节屏幕亮度,通常较手动模式具有更高的max亮度。然而,考虑到功耗、屏幕烧屏以及过热等问题,高亮模式的实用性极为有限, 芯片采购平台往往只能持续几分钟。
在室内,屏幕亮度约在200~300尼特之间即可;户外则需600尼特以上才能清晰阅读屏幕内容。如今新款手机在此方面表现如何呢?
据了解,一加12号称峰值亮度高达4500 尼特,自动亮度1600 尼特,手动亮度约600 尼特。比较之下,Galaxy S24 Ultra 峰值亮度报“仅”为2600 尼特,不过其高亮模式可达到1500 尼特(Samsung未透露手动亮度数据)。由此可见,在日常应用场景中,这两款手机的亮度水平相当,均可满足户外活动的视觉需求。此对比解释了峰值亮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起作用极其有限。
手机厂商借助峰值亮度这一噱头,力图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。然而,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,吸引他们购买的主要因素并非来自峰值亮度,而是能够在户外或强光条件下清晰查看屏幕内容。事实上,即使经常观看 HDR 内容,亮度感知并非线性增长,4000 尼特峰值亮度并不会让人感觉比 2000 尼特高出两倍。换言之,随着数字增加,边际效益渐弱,对于 HDR 来说,适当的2000 尼特亮度已足够出色。